拼抢一季度 实现开门红丨50条自然资源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

2月6日,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全省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开门红”政策培训会,对春节前印发的《进一步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全省经济实现“开门红”“全年红”若干政策措施》进行解读,同时对省建设用地审批系统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审批质效。

政策“含金量”有多高?

“此次政策的‘含金量’很高,是我们做好‘开门红’和‘全年红’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遵循。”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大全表示。

着力保重点。聚焦破解用地用矿突出问题,以超常规措施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支持纳入乡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可组卷报批,预支13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全省开发区、重点发展县等用地,统筹县级20%补充耕地指标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预支省级基础计划,重点保障“三个一批”项目、重点产业链项目等用地。

着力保空间。支持各地将年内计划开工建设的稳经济促增长项目纳入正在编制的乡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可作为用地组卷报批的依据;对县级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空间不足的,可按市域总规模的40%统筹核算。

着力保用地。提前介入项目联合选址选线,引导项目科学选址;灵活运用先行用地、临时用地、正式用地和分期、分段报批用地等方式多措并举保障项目开工建设;加大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力度,推动低效闲置土地再开发;实施包括产业、住宅、商业在内的多个地块组合供应。

着力保供给。加快矿规调整,优化压矿服务,促进矿产资源审批登记与各类建设项目提速;超前储备一批拟出让区块,出让一批矿产资源;支持矿山企业化解安全隐患、解放产能、复工复产。

有哪些亮点特色?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此次政策措施呈现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匹配度高的特点。

覆盖面广。此次7方面、50条政策措施涵盖了空间、要素、用地、用能、管理等自然资源领域全流程、全链条服务保障工作机制,是对“31+8+41”稳经济促增长规划用地政策工具的再完善、再充实、再优化。

针对性强。政策措施聚焦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推动经济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比如,建立一季度省政府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清单,保障稳经济促增长单独选址建设项目使用国家计划;预支13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全省开发区、优化开发县、重点发展县、生态功能县用地;预支省级基础计划,重点保障“三个一批”“两重”“7+28+N”重点产业链等稳经济促增长非单独选址项目用地。

“匹配度高也是此次政策措施的鲜明特点。”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处长王红军解释,着眼政府、行业、企业诉求,聚焦空间保障、用地保障、用能保障和效能提升,着力破解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突出问题,提出实用、管用、好用的政策措施。比如,在用地保障上,鼓励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更加灵活的土地供应方式,降低产业用地成本。

此外,在效能提升上,改进建设用地审查方式,进一步压减审查事项;实施建设用地模块化审查,实现“录入即合格、生成即符合”的智能化审查报批方式;持续推广“交地(房)即交证”“带押过户”“无还本续贷”等举措;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组织开展自然资源部门包保服务重点企业工作。

据了解,为做好政策措施的跟踪问效,我省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积极对接当地发展改革、交通、水利等部门,指导项目业主用好用活政策措施,持续提升规划用地审批质效,保障各类重点项目及时落地达效,助力全省经济实现“开门红”“全年红”。(本报记者谭勇、本报通讯员王星)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