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 未来还有哪些突破口

近日,河南省夏粮收购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指出,夏粮收购在全年粮食收购中占有重要地位,抓好夏粮收购,对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意义重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毫无疑问,在粮食生产上河南是妥妥的“优等生”。公开数据显示,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4,粮食总产稳居全国第2位,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此亮眼的成绩背后,河南是如何做到的?粮食生产上,河南还存在哪些短板?持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未来河南应该怎么做?

“中国碗”何以装满“河南粮”?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是第一口粮大省、粮食加工转化大省,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6亿亩左右,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万亿元。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河南粮食产量达到1324.9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每年调出原粮和制成品600亿斤以上,油料、食用菌产量居全国第1位,蔬菜、禽蛋产量居全国第2位。

河南何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首先是向土地要产量。重点是把农田变良田,截至2023年底,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585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6%,居全国第2位。与此同时,河南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六化”要求,启动建设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亩均投资4000元以上。

为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2023年河南更是提出了力争到2025年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粮食产能达到1400亿斤的新目标。

其次是向科技要产量。农业的出路在科技,如今河南省正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已经建成投用。

尤其是,中原农谷建设成势见效,目前已吸引了53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和74家种业企业正式入驻,3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郑麦379等5个品种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新麦58、郑麦918先后以1618万元、1918万元成功竞拍,接连刷新我国小麦单品种转让价格纪录。

三是向粮机要产量。农机装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最关键、最根本的支撑,建设现代农业关键在农机。近年来,河南省以培育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为抓手,固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提供了坚实支撑。

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12亿千瓦,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1%,小麦、玉米、花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粮食产业仍然存在短板

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河南粮食产业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仍然存在短板。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田建民认为,河南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且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现象,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空间上南北不均。

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仅23.4%,还有5000多万吨秸秆可作为粗饲料使用。

在粮食加工方面,河南存在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比如,缺乏龙头企业,目前没有一家大型粮食企业进入“中国500强”;另外以小麦加工为例,全省小麦粉加工能力和产量虽然位居全国首位,但小麦精深加工只有30%。

这些方面,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未来如何进一步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河南来说,粮食生产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未来,河南该如何进一步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张道明认为,首先是严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多举措提升农民种粮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必须严格执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制度,落实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综合利用直接补贴、农业保险、信贷支持等手段,加大对产粮大县、种粮农民的奖励扶持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其次,搭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引进人才,提升河南现代粮食产业创新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升对中原农谷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性技术的研发攻关力度。

最后,以粮食和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立足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打造全国龙头企业、全国知名品牌。在产品研发上,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其次是注重供应链打造。通过机制创新,建立优质原粮生产基地,在融合发展上寻求突破与产业新空间。

责任编辑: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