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定下“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的目标 进一步提质进位
“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围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这一目标……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刚刚进入2024年,作为农业大省的省会,郑州再定新目标。
何为都市型现代农业?郑州为何要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怎么打造?
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郑州12年前已开始探索
日前,《郑州日报》刊发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胜利的专访文章,文章一开始就直接“点题”——
2024年,全市(郑州)农业农村系统将围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这一目标,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什么是都市型现代农业?
研究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年的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乡村振兴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讲师、经济师江东表示,当前,我国农学界尚未对都市农业概念形成统一的认识,不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一般将都市农业与城郊农业区分开,将在城郊农业基础上形成的能够消除工农差别,经营形态略显高级且多样化的农业经营模式称为都市农业。
2012年,《郑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对外发布,并首提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小目标”:争取用5年时间,在全市建成10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30个以上主导产业集聚区、60个以上特色产业园。之后,随着《郑州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等多个文件的出炉,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开始全面推进。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郑州排名中部城市第一
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现状如何?先来看一组“成绩单”:
根据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郑州已累计创建省级以上农业强镇9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个,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方面,预计2023年,郑州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完成营业收入11亿元以上。
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郑州目前拥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加,其中包括67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10家家庭农场、6137户规模经营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70家。
郑州已有获批农业部“育繁推一体化”认证种子企业6家,上市企业1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成功举办2023年小麦、玉米和蔬菜种业博览会;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全市小麦、玉米机收率分别达到99.6%、94.6%。
品牌是农产品的“身份证”,值得一提的是,郑州还打造了“新郑红枣”“荥阳河阴石榴”“新密金银花”“中牟大白蒜”“郑州黄河鲤鱼”等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中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TOP10中,郑州位于第7名,中部城市第1名,比2018年的第9名前进2名,其他TOP10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天津、成都、南京、青岛、大连、宁波和武汉。
总体发展不错、排名靠前,但郑州仍在2024年伊始就提出发力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紧迫感在哪?
在不少专家看来,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率是两项重要的指标。
2011年,郑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次年,关于“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方案就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2022年,郑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8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9.4%,很快就会突破80%,这也要求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更加丰富完善。此外,河南正在着力建设农业强省,将为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观察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郑州哪些“痛点”待解?
除了新机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郑州当前亟须破解多个“痛点”。
江东坦言,郑州都市型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郑州农业人均产值为6343.6元/人,与现代农业标准13360元/人比,还有7000多元的差距,这反映出郑州农业总产值不高、农业供应链价值低等显性问题。
同时,还存在农产品品牌化效应不强,部分品牌知名度不高,农业科技投入与转化不足,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相对紧缺等一系列难点。
此外,近年来,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开始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的“2.0版”,郑州还面临着区域竞争压力。如陕西西安,当地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西安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天津发布的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的方案明确表示,要把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作为主攻方向;江苏南京则要求,加快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
郑州该如何守住优势,进一步提质进位?张胜利在谈到具体举措时,拿出了“郑州方案”:
——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谋划建设郑州农业农村智慧大脑,加快推进农业科创中心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蔬菜科技示范基地“一中心两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研究出台支持设施农业、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
——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
——加快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