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2个月,河南41户省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双增长
3月23日至24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到河南省部分省管企业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
“全力拼经济”是“开局之年”的关键词。在河南全省经济“大盘”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国资国企,承担着“顶梁柱”“压舱石”的角色,持续深化改革的河南国资国企“拼”字当头,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拼业绩
前2个月
41户省管企业“双增长”
2023年前2个月,41户河南省管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41亿元,同比增利15.1亿元,增长58.1%;41户省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10.6亿元,同比增加284.6亿元,增长39.2%。
河南省管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快速回升,为实现河南首季“开门红”提供了强力支撑。
从具体企业看,共24户企业实现盈利,其中河南交投集团、河南能源集团、平煤神马集团企业盈利均超10亿元。随着工业生产持续回暖,市场需求不断改善,商品煤、钢材等销量增加,也带动了企业的业绩。河南能源集团月度盈利7.7亿元,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省管企业的资产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月底,41户省管企业资产总额37065.9亿元,同比增长28.9%。28户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中豫建投集团、河南文旅投集团等7户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超30%。
随着资产规模和营收能力的提升,河南省管企业社会贡献持续加大。1~2月份,41户省管企业实现劳动生产总值213.5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平煤神马集团、河南交投集团分别实现56.8亿元、3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82.6%。
拼项目
“明星”项目助推产业升级
盘点河南国资国企的项目建设,一些“明星”项目正在支撑经济增长。
2023年,河南水利投资集团(简称“河南水投集团”)将围绕重点项目集中攻坚,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要完成投资19.73亿元,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要完成投资1.37亿元,确保工程具备通水条件;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要完成投资13.26亿元,确保年底前达到通水条件……
水利产业链条基本完善的河南水投集团,“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签约储备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初步形成,正影响着河南省水利产业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河南铁路再起新高峰的黄金机遇期。铁路建设作为建设交通强省、发展枢纽经济的坚强支撑,对于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月27日,河南首笔45年期超长期限贷款和单笔金额最大的铁路项目银团贷款签订。作为省级铁路建设投资主体,河南铁建投集团与8家金融机构签订银团贷款协议,向平漯周高铁项目提供45年期、190.5亿元贷款。
平漯周高铁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大陆桥走廊支线南京经平顶山至洛阳的骨干组成部分,项目建成通车后,可形成我国西北地区途经中原腹地至长三角地区新的大通道,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空中丝路、中欧班列、多式联运、内河航运……河南通过交通建设项目的优势再造,不断提升着枢纽经济发展能级。
拼创新
成果竞相迸发
平煤神马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对企业创新“四问”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他提到,传统国企搞创新难度非常大,但不搞创新发展会更加困难,甚至不少企业因不会创新、不善创新而轰然倒下。
在平煤神马,有关科技创新的表彰大会,已经连续举办多年。现如今,平煤神马已经“抢滩”攻关关键技术:在掌握己二腈、针状焦、负极材料、石墨烯材料等核心技术的同时,又催生了芯片硅料、尼龙66关键原料替代品氨基己腈、“纤维之王”对位芳纶项目启动一期装置建设。
“老”国企守正创新,“新”国企步履不停。
刚刚揭牌一年的豫信电科,在数字核心产业建设上持续突破,建设推进河南省首个MEMS研发中试平台。此外,豫信电科牵引超聚变落地河南,打造千亿计算产业生态。
在创新孵化未来产业上,豫信电科与中原工学院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嵩山实验室共同建设全省首个内生安全应用试点,谋划组建卫星产业集团、豫信数字经济创新研究院。
“2023年,豫信电科将继续以‘开局即决战、起跑即冲刺’的实干姿态,扎实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豫信电科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亚东说。
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上的创新,对于企业来说,管理上的创新尤为重要。
3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在青岛召开对标世界一流提升智能管理水平现场推进会,河南投资集团作典型发言。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河南投资集团打造了覆盖11种投资类型和819个直投项目的尽调、决策、投后透明化管理的投管系统,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
拼改革
聚焦主责主业
打造行业旗舰劲旅
河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交出了“三个首次一个突破”的成绩,即国企改革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国资布局首次实现战略性重构、国资监管首次实现集中统一、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实现整体突破。
核心竞争力如何打造?“聚焦”是关键。
3月23日至24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到部分省管企业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提出,要持续优化布局,坚持“一业一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资源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聚,打造业内旗舰劲旅、一流企业。
河南国资国企想要当好方面军、成为顶梁柱,需要不断推动国资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2023年初,河南数据集团、河南省新材料投资集团陆续揭牌,河南钢铁集团注册完毕……国资国企的“加减法”,则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
在聚焦主责主业上,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出台《河南省省管企业主业管理办法(试行)》,限定了主业、培育业务的数量,原则上省管企业主业不超过2个,培育业务不超过2个,培育业务设立5年培育期,培育期内视同主业管理。
既要“管得住”,又要“放得开”,不断激发国企发展活力、动力。
今年2月,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印发《河南省政府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23年版)》,重点选取6大类28项授权放权事项列入《清单》。此次《清单》聚焦重点,对征求意见过程中各企业关注度较高的产权管理、薪酬管理、中长期激励等内容,共授权放权17项,占比60.71%。
责任编辑:王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