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更新中的舍与留

没有“雨巷”的濡湿悠长,没有“天街”的遥不可及,却有人间烟火的韵味绵长。曾经又窄又旧的老街,经过一番精心打磨最终变成了市民休闲和游客打卡的网红地,除了最近开街的平等街,其实这几年郑州的多条古巷老街已悄悄的在改变,既能体现当代都市的审美,又不失历史的厚重,同时充满烟火气!走,带你看看去!

充满“文创味儿”的平等街

今年10月1日,经过两年多打磨的平等街宣布开街,当天,热闹非凡,引来无数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其实在开街前网上就有“剧透”,而真正开街后果不其然,让人耳目一新,又感觉是那么亲近,一边是文艺气息十足的小店,一边是白墙绿植的小公园,让游客身居闹市,却又像在游园,现实与梦幻中来回切换,体验妙不可言。

据介绍,平等街古称卢医庙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老街,它北起西大街,南至南学街。1927年冯玉祥二度主豫,将卢医庙街更名为平等街。

目前从北入口进平等街比较顺畅,出了西大街地铁站一抬头就可以发现一个标志性建筑,上面镶嵌“平等街”几个字,同时有一组雕塑人力车和它的主人,循着入口来到主街,东侧可以看到木境工社、核潮核雕艺术馆、唐宫文创、红泥堂、鸟虫篆等各式门头,这些招牌充满文艺又蕴含着情怀!当然还有特色咖啡馆、小酒吧、烘焙房;它们有的已传承了上百年几代人,有的是因为热爱传统文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投身其中钻研,比如“木境工社”但看店名,难想到它是弘扬“熏香”文化的,其实蕴含深意。

“香料的来源大部分是自然界的花草木,所以,木境是寓意要纯天然熏香。境是因为一句有境界自高格,工就是匠人精神。”香馆负责人李玉霜介绍,而说起如何与香结缘,“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极度渴望的人,所有传统的、民族的、传承性的东西,我都喜欢去接触。选择香,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吧。”纯粹,自然,不需要太多理由。

走入这家香馆,清馨典雅,从原料到成品,一应俱全,能很直观了解到整个制香用香流程,让人能感觉到历史悠久的“香文化”又复活了。

而不远的另一家店面“核潮”则是核雕艺术馆,瞬间就让你想起《核舟记》这篇课文,而店里橱窗中就有一件复制品,惟妙惟肖,巧夺天工。店中摆放有用桃核、核桃核、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艺术品,有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著名片段,如“大闹天宫”在一个核桃核的四周把一个宏大的场面进行了生动的演绎,独具的匠心和巧手,让人叹为观止,这一个个在常人眼中被视为弃物的,到了雕刻师之手被变幻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还有红泥堂、鸟虫篆,每一处都闪耀着光芒,开眼界,长见识。

而平等街西侧一个小游园,其中的文化墙上展示有这条街道曾经的过往,图文并茂,而最抢眼的则是一座比较高大的青红相间的充满民国风味的建筑,在其后侧则是曾经的一户深宅大院,如今重修的小门楼和“克遵瑞风”牌匾仍能让人相信其当年的辉煌。

在这里能欣赏到古老的文字“鸟虫篆”,也可以近距离感受今年最红火的“唐宫夜宴”,那么遥远,又那么亲近,而你就置身其中,随时可以参与进去,又随时可以坐在一旁,静静感受这里的一切。

“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居民有更多获得感,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谈起改造平等街片区的初衷时,平等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斌表示。

如果说平等街“文创味儿”更重些,而接下来的几条街道则各有特色。

从“一线天”到“景观道”的法院西街

由平等街向北跨过西大街,前行数百米左转即可看到一条街道,就是曾经被附近居民戏称“一线天”的法院西街(包括西端与其相连的裴昌庙街),如今已变成绿树成行,芳草萋萋。

“以前两侧都是占道经营的店铺,好多私搭乱建临街住户,侵占道路,让道路变得非常狭窄,经常堵车,尤其是西端一些卖水产和蔬菜的,把地面弄的湿漉漉,脏兮兮,时常散发出一些异味。如今你看,新铺的柏油路面,两边绿化的多好,让人感觉很舒服。”一位坐在路边休息区的大爷向记者讲诉着自己的感受。

“改造后,路面不但宽敞了很多,同时,实行人车辆分流,建立隔离栏,路边设有休息区,还在合适位置进行造景,给这片缺少绿地的居民增加了休闲空间。”代书胡同社区书记陈霁辉告诉记者。

而临近的北顺城社区也是同期参与改造的,效果同样明显。

“改造确实没少下功夫,首先就是拆违建,一户户做工作,尤其是一些临街做生意的店家,街区改造对他们影响较大,还好最终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现在下水道实现了雨污分离,路面干净整洁,最终也得到居民的好评。”北顺城社区书记孟康介绍。

站在法院西街和裴昌庙街交汇处向四周打量,身边是一个下棋的雕塑,在等棋友的同时,也在研究布局,形象生动;街道两侧是多层居民楼,外墙修饰一新,整洁有序;早些时候种植的行道树也已枝繁叶茂,整个街区成为一道风景,呈现出新气象。

晒出厚重文化感的杜岭街

一条杜岭街,半部郑州史。杜岭街是金水区的南大门,位于郑州的中心位置,1974年,在辖区张砦南街挖出两件青铜方鼎,再次让郑州是商代都城论断有了直接佐证,直接促使郑州晋升为“八大古都”之一。数千年来,杜岭街见证了郑州的变迁发展,其周边也演绎出精彩故事。

“商代在此建亳都;苏轼、苏辙兄弟在此话别;李自成的起义军在此大战明军;冯玉祥在此建平民村、彭公祠,豫剧‘须生泰斗’周海水在此创办太乙班,成为‘豫剧圣地’等等”。10月22日下午3点,郑州师范学院四年级的一个班在担任综合实践课的华老师带领下,沿着西里路上展示的杜岭街附近曾经辉煌的文化墙,与同学们重温了杜岭街曾经的辉煌。

“我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课,自从杜岭街改造完工后,我看着这个片区曾经的高光时刻,认为很有必要让同学们学习了解,增强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城市,经常带领学生来此学习。”华老师表示。

如今,站在杜岭街和西里路交叉口可以看到文化墙上“一条杜岭街半部郑州史”的介绍,杜岭街片区曾经的荣光已被用多种形式展现出来,把整个街道文化感提升了不少。

西里路东段南侧是庄重大方的文化墙,图文并茂展示出杜岭片区附近的荣耀,道路两侧绿化带,人行道焕然一新。

西里路西段北侧展示近代摄影发展史,以电影胶片为象征,地面用装饰有青铜脚印的图案来象征历程,一步步描述摄影技术的变迁,这些中间穿插有一个电话亭和一个展示橱窗,在它们过度地带,设有两组青铜摄影雕塑,其中一组表现的是一位男士正在为自己的女伴做拍摄状,既形象生动,又感到无比亲近。

经过改造的街道,厚重的历史感和人文信息,让来来往往的市民和行人有了直观的感受,无形中增加了市民的自豪感,也陶冶了情操。

延伸▶▶

其他已改造好老街还有

清真寺街:位于管城区委东侧200米左右,整条街道以花窗、女墙、月门、砖雕、塑像、景观小品为表现手法,幽静,清新,充满古韵,置身其中,人不由自主地在现实与过往中来回切换,在漫步中似乎完成了穿越!一路走来,从明清到现在,数百年的历史仿佛一瞬间,是那么远,可又是那么近。

陇海北三街:位于郑州市管城区陇海路南,紫荆山路西,是一条不长小街道。在这里,美景与历史交相辉映,吸引无数人驻足停留。路边栽种了各种绿植,其间还有雕塑、亭台映衬,步道、文化墙一应俱全,墙壁上橱窗里摆着各种艺术品,它们虽然无声,却又好像在表达着什么。

海滩街:海滩街位于金水区,北起黄河路南至岗杜北街,全长500多米,街道两旁是老式红砖民房建筑,楼房一般两三层。一层门面房多为商铺,整修后黄色的卷帘门搭配红墙,焕然一新,魔幻的街名加上五十年代遗留的民房建筑,成了郑州版“隐秘的角落”。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一条条老街道则是重要载体,虽然它们不宽也不长,但当它们全面复苏时,你我一样能感觉到曾经的过往,路过的人们步伐从此也更加坚实有力。

责任编辑: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