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地探访郑州市陇海路京广铁路桥陇海立交泵站 桥洞积水时 行车别侥幸
郑州市陇海路京广铁路桥陇海立交泵站工作人员正在工作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李帅实习生彭淑荣费洋洋文图
连日来,郑州市持续降雨使全市的防汛工作进入了主汛期,各防汛单位都在积极应对持续降雨天气所带来的积水影响。那么,作为几乎是“逢雨必淹”的郑州市陇海路京广铁路立交桥洞,其是如何应对雨情,开展防汛工作的呢?
7月19日,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专程赶到了郑州市陇海路京广铁路桥陇海立交泵站进行探访,并与该泵站防汛人员一同参与防汛,体验防汛工作。
仅休息5个多小时,他们又开启了新一轮检查
7月18日晚上9时20分许,随着又一轮的降雨来临,在陇海立交泵站值守的代亚东赶忙将手中的挡水板放好,与同事再次检查了一下桥洞内的溢水桶后,就又赶忙拿起安全提示牌,跑到桥洞入口处放置,提醒过往车辆安全通行。
随着雨越来越大,桥洞内的积水越来越多,代亚东立即将桥洞南侧通道的安全栅拉开,禁止车辆进入,并和同事跑上快车道,劝阻车辆驶入桥洞。可面对他们一遍又一遍的呐喊,仍有一些车辆绕过他们继续驶入桥洞,最后又无奈掉头返回。
18日晚上9时50分许,随着桥洞内的积水超出检测设备的安全值,京广铁路立交桥洞两边出入口安全栅缓缓落下,至此,陇海路京广铁路立交桥洞又被雨水淹没。为了加快排掉桥洞内的积水,代亚东和他的同事们又赶忙逐一清理桥洞内收水井的井口。此时,他们身上具有防水功能的橙黄色工作服早已被雨水浸湿,里边衣服也已湿透,每个人的雨鞋里也都灌进了半桶水。
在陇海立交泵站内,还有另外两名工作人员,他们一人在控制室内紧紧盯着各个控电箱,时刻注意着各泵机的抽升情况;另一人则在潮湿、满是蚊子的泵房入水口,不停地清理储水池篦子上的杂物、垃圾。
晚上10时10分许,随着降雨逐渐变小,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桥洞内的积水逐渐变少,挡在桥洞两边的安全栅也开始缓缓升起,道路又畅通,但小雨依旧持续,直到7月19日凌晨2时许,随着桥洞内的积水被全部排空,被积水冲走的挡水板被代亚东他们一一复位,此次防汛工作才告一段落。
然而,在7月19日上午8时,仅休息了5个多小时的他们,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泵站养护检查。
每到汛期来临时,他们就是泵站的防汛主力
7月19日上午9时许,当记者赶到陇海立交泵站时,代亚东和他的同事王鹏正在泵站室地下约10米深的泵机旁,检查各个泵机情况。潮湿、闷热的泵机室内,三大一小的泵机,四根直径约50厘米的管道,很难想象,此前这四台泵机曾连续工作了多个小时。
在检查完泵机后,代亚东和王鹏又来到地面控制室,挨个检查了各个泵机的电控箱。在检测到其中一个电控箱时,代亚东向记者介绍,这个电控箱就是他们泵站所的智能雨水提升系统,整个泵站的所有数据都会通过这个电控箱传输到泵站管理所后台指挥中心,后台指挥中心也是通过“它”来实施远程操作。
随后,两人又配合着将泵房入水口蓄水池篦子上的垃圾杂物清除,并通过起吊设备,将垃圾杂物运到地面。
在养护检查中,代亚东告诉记者,他们泵站管理所一共有三个工区,管辖着全市46个泵站。他们属于第二工区,一共有14个人,管辖着12个泵站。每到汛期来临时,他们就是泵站的防汛主力。
聊着聊着,代亚东说,在郑州进入汛期后,他和王鹏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了,他家在三门峡,王鹏家在洛阳。提起家里的孩子和老人,代亚东的语气里满是思念和牵挂。
降雨再次来临,“橙黄色”的身影再次冲向雨中
当一切养护检查工作结束后,记者终于忍不住将心中疑惑提出,为何陇海路京广铁路立交桥洞会“逢雨必淹”?
代亚东和王鹏说,陇海路京广铁路立交“逢雨必淹”的原因是,陇海快速路道路施工时,将原陇海路由西向东的污水干管改迁到桥洞南侧非机动车道,桥下最低处还设置了四个检查井,所以每逢中、大雨,雨水、污水就会从检查井内大量外溢。再加上桥洞底部通往泵站的管道较窄,造成泵站抽升不及,所以每逢中、大雨,陇海路京广铁路立交桥洞就会出现大量积水,甚至断行。
为此,他们也曾采取了应对措施,将泵机、电控箱等进行更换改造,以及加强日常养护清淤等,但受原管道限制等情况,效果并不是太好。如果想要彻底解决,就要封闭道路进行施工,对桥下污水干管改迁,或将污水干管改为压力钢管,避免雨污混流,给雨水排放抽升减少压力。
7月19日上午11时10分许,降雨再次来临时,刚刚脱下满是汗水的工作服、休息了一会儿的代亚东和王鹏又穿上工作服,并给记者也找来一件工作服。随后,记者跟随两人一同前往桥洞两边,检查溢水桶、挡水板,清理收水井上的杂物。他们“橙黄色”的身影又开始在雨中坚守……
责任编辑:张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