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 “这一渠碧水确实来之不易啊!”

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12月10日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这就是渠首?我们吃的南水就是从这里北上的吗?”

12月12日上午8点20分,来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参加南水北调精神意蕴与时代价值研讨会的嘉宾们来到巍峨的渠首大坝前,惊叹不已。

“这就是渠首,是1432公里输水明渠的起点。这里的设计流量是每秒350立方米,最快可达每秒420立方米。按正常流量计算,一个小时可以灌满一个郑州如意湖,5个小时可以灌满一个北京的团城湖。这里的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级以上,大部分为一级。一渠清水20天就可以抵达北京。”南水北调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富国向来宾们介绍了渠首的大概情况。

嘉宾们在大坝上看到,几十米宽的引水渠一直伸向遥远的天际,在取水口前方30多米处的水面上,横亘着一道黄色的浮标,这就是拦截水上漂浮物的拦截带。在拦截带后面的回水处,还有几艘小艇在水上飘荡,每艘船上都有两个人挥舞着长柄兜,打捞细微的漂浮物。经过这重重关口,最终流进引水渠的就是一泓清水了。

9点多钟,嘉宾们又乘坐一艘红色的游船,直入丹江口水库最深处。极目四望,但见烟波浩渺,碧波荡漾,不时有水鸟从空中鸣叫而过,连岸边的青山都消失到了视线之外。

“这不是湖,这就是大海啊!”一位第一次来丹江口水库的嘉宾不由得感慨起来。

“丹江口水库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最大库容290亿立方米,是我国长江以北库容最大的水库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顺利运行的有力保障。”导游向大家介绍。

10点左右,红船来到水库最深处,此处水深117米。工作人员拿出绳子和水桶,打上来水下25米左右的湖水,倒在几个容器内。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清澈透明,泛着淡淡的蓝色,让人禁不住有痛饮一杯的欲望。

东道主拿来几摞纸杯,嘉宾们争先恐后地接满了一个个杯子,一饮而尽。

“这水真甜啊,一点也不凉,我还得再喝一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清年教授一口气喝完一杯后意犹未尽,又去接了一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确实来之不易,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型,是沿线各省市通力合作的结果,这充分显示了我们中国的制度优势。作为一个北京人,我更要感谢渠首的乡亲们,正是你们的牺牲和付出,才让我们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王英华一边品水一边说。

品水过后,大家又在船上远眺了雄伟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在红船上,南水北调移民作家全淅林、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赵川还给大家分享了生动感人的移民故事,让嘉宾们更深地了解到移民生活之艰辛、移民牺牲之巨大。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一渠碧水的来之不易。今后我们在享受它的甘甜的时候,也要注意节约用水,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效益,这样才能对得起渠首老乡们的付出和牺牲。”安阳师范学院副院长张建国教授说。(河南日报记者孟向东)

责任编辑: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