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学子赴三门峡卢氏县开展科普支教及宣讲社会实践活动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践行“求是担当”的郑大使命与精神,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贡献青春力量,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响应学校号召,围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主题,成立“科普支教放飞梦想,物工学子为爱起航”科普支教宣讲团。日前,科普支教宣讲团前往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官坡镇庙台村,深入实践,开展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多次组织会议,就本次科普支教活动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严谨的筹备工作,同时还进行队内试讲以及表演彩排。这些工作为社会实践的丰富多彩和圆满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队员们一起讨论课程、调研等活动内容通讯员李培摄

科普支教放飞梦想,物工学子为爱起航

在第一天的见面会上,队员们和小朋友们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学院团委书记赵昕老师也与小朋友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鼓励小朋友们要以考取一流大学为目标,努力学习。在这期间,学院党委书记田西和老师、副书记郑国恒老师及学院各年级辅导员来到官坡镇庙台小学进行慰问,与村支书张新朝就庙台村的教育情况和发展状况进行了沟通交流。田西和书记对实践队员提出了殷切希望:“要尽心尽力做好实践活动,发挥专业特长,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为卢氏,为庙台村的发展贡献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力量。”

图为物理工程学院领导及庙台村领导与孩子们和实践队员们的合照通讯员李培摄

在接下来的一周支教过程中实践队员紧紧围绕“科普支教”的主题,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精心准备了多样的物理实验课。在“有趣的纸飞机”实验课上,实验老师为小朋友们介绍了四种有趣的纸飞机:"苏珊"纸飞机、回旋纸飞机、冲浪纸飞机、圆筒纸飞机;在“无形的摩擦力”实验课上,实践队员用分别装满沙子和装满水的瓶子在斜坡上下落时间不同的实验,向同学们证明了分子之间存在摩擦力;“神奇的大气”实验课上,实践队员用简单的实验向孩子们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图为实践队员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通讯员李培摄

实践队员除了进行科学普及,引导孩子们培养兴趣、探索未知外,还注重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卫生与健康、体育等课程,组织了安全演练、素质拓展、文字汇演等活动。

图为素质拓展的现场通讯员李培摄

科普物理,探索奥秘;深入实践,点亮未来。支教是实践队员们对自身的完善与挑战,也是孩子们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这幅以青春为底色的画卷,正在实践队员们的手中逐步绘成、清晰可辨;孩子们美好的未来蓝图也在脑海中缓缓浮现,希望他们能努力进取,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薪火相传七十载 青春筑梦新时代

为了对庙台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实践队员在支教的同时对庙台村的村民们进行了走访调研。

三门峡,位于河南西部,地貌复杂,覆盖有70%的绿植,形成具有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的多元气候。而庙台村群山环绕,村民们生活在山脚下常年以种植食用菌为生。因山区道路曲折蜿蜒,地势险峻,老一辈的村民们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几次大山。庙台村目前共有670余户,2200余人。原有175户贫困户,经过近年来脱贫政策的扶持,据2018年年底统计已有120户居民完全脱贫,2020年基本可实现贫困人口小于2%。自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村委会一直将“一低、五有、六通”、“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脱贫标准。

图为实践队员们采访驻村第一书记通讯员李培摄

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三门峡的气候适宜、土壤排水性良好,适合烟叶、香菇、黄花菜等农作物的培育种植。金书记对实践队员们说到:“烟叶种植、香菇培育作为我们村经济重点发展项目,这几年出台了许多政策。先后邀请数十名相关技术人员进村交流解决技术问题;修建公路、水泥路解决运输问题;建立烟叶合作社解决劳动力问题;购买香菇保险预防自然灾害。”在庙台村几十年的食用菌种植历史中,对于好生活的那份向往一直为庙台村的村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泥路到公路;从人工种植到机械化种植;从一家培育几十袋食用菌到一家培育上千袋,这不仅彰显的是时代的进步,更是庙台人一辈一辈传递下来的“红色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向村民们了解庙台历史通讯员李培摄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台台老旧的录音机、电视机,古老的气息和新科技、新思想交织、碰撞。实践队员们体会到七十年伟大祖国的薪火相传,也意识到在新时代应该努力奋斗,用青春筑梦。庙台村,正处于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队员们只是协助、促进庙台发展的一小份力量,在他们的身后有千千万万名工作在实现精准扶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一线,一同为祖国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