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筑牢底线意识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我们就更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只有增强底线意识,才能守住廉洁底线。(7月5日,法制网)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劝诫大臣:“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意思就是告诫官员们做人当官干事要有“底线”,不能对国家的刑罚无所顾忌。古人之言,放之今日依然振聋发聩。然而,一个时期以来,部分党员干部对遵纪守法依然“昏昏然”,以致“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最终触犯法律,饱受牢狱之苦。

什么是党员干部的底线?通俗地讲,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维系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生命线。它决定着一个党员和党的干部生命的“含金量”,决定着其奋斗目标的高度和生活的亮度。

党员干部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必须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实践反复证明,最优秀的共产党员,都是理想信念最坚定的追求者和实践者。入党时,我们每个党员都曾有过庄严的宣誓,站在党旗下郑重地向党表示了坚持理想信念的态度和决心。面对开放大潮的冲击和市场魔力的诱惑,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这些年来理想信念是否动摇过?是否始终在践行入党誓言?意志有没有松懈?激情有没有减退?作出的承诺有没有遗忘?

党员干部失去了理想信念,就会失魂落魄,就会失光落彩,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最危险的动摇。每个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高举旗帜,坚定信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那份清醒、成熟和执著,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把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作为自己终身坚守并为之奋斗的一根底线。

党员领导干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坚力量,能否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本色,不仅涉及到个人的声誉和威望,影响干部队伍的清风面貌,更关系到党的形象和事业兴衰,必须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严守清正廉洁的红线,始终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时刻牢记公仆本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清清白白为官”。(文/王与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