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河南省分行行长谈:以返乡务工创业贷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国家战略之一。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人口大省,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团参加审议,对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指示。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为全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的主战场就在农村,今后,该行将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用金融活水大力支持乡村振兴?7月15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董玉华。
记者: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农行河南省分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做了哪些顶层设计?
董玉华:农行河南省分行作为涉农金融机构,始终提高政治站位,响应中央关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号召,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2018年度河南省政府对31家承担脱贫攻坚专项责任单位考核中,农行河南省分行被评为最高等级“好”,成为唯一一家获评该等级的商业银行。农行河南省分行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去抓去管,确定“1+6+7”推进策略,坚持谋定后动。
“1”是抓好顶层设计。农行河南省分行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形成了《关于河南省农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分析报告》,形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总思路。出台了《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全方位、体系化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强化党委主体责任,明确省市县三级行“一把手”是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6”是创新推广“六大系列”产品线。河南农行按照总行工作部署,紧扣乡村振兴特色需求,加快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创新,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品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产品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线、“三农”绿色金融产品线、“三农”幸福金融产品线、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产品线,对接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各类金融需求,通过沿用推广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研发创新一批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形成品种丰富、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金融产品体系,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7”是服务七大重点领域。聚焦农村产业融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粮食安全、金融脱贫攻坚、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县域幸福产业、“三农”绿色发展等“七大领域”,制定服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等七大行动方案。
完善顶层设计,让全行工作人员在开展涉农工作“有法可依”。
记者:为了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行河南省分行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成效如何?
董玉华:县域、乡村是农业银行的根据地、主战场,农业银行在四大行中率先成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同时在省市县三级行均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有了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队伍。
专门的信贷政策。省分行制定《关于信贷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扶贫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优先审查审批,提高三农县域信贷业务审查审批效率。制定扶贫小额信贷、农户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三农”信贷业务、法人客户信贷业务、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等尽职免责管理办法,让信贷人员敢贷、愿贷。
专门的产品体系。围绕特色农业、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三农”金融产品。在周口商水推出“渔网贷”,带动690名农村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让近1000户贫困户脱了贫;在漯河临颍推出“辣椒贷”,5500万元贷款间接带动1000余农户“鼓腰包”;在商丘虞城推出“奶牛贷”,4968万元贷款带动1000余贫困户的生活“牛”起来;在信阳光山推出“绒易贷”,4920万元贷款带动500余农户走上致富路……近期,我行将面向县域农户、专业大户和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等主体发行“乡村振兴主题卡”,持卡人除享受基本金融服务外,还可享受费用减免、惠农贷款、涉农商户消费权益等优惠。
为了让惠农服务行稳致远,我行与河南大学达成意向,联合创建乡村振兴金融研究院,产学研联合,加强金融服务实践。
专门的考核激励。实施县域贷款、涉农贷款投放与分行领导班子评先评优挂钩政策,对未完成省分行下达目标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深入推进县域支行“一把手”工程,打造一支懂经营、敢担当、肯扎根的县支行班子队伍。在县域支行成立服务“三农”党员先锋队,在53个扶贫重点县支行增配一名副行长或行长助理,实施县域青年英才工程,构建县域人才储备。
截至6月末,农行河南省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下辖县域网点752个,占全行的64.88%;县域员工1.08万人,占全行的50.19%。向农民发放惠农卡832万余张,在农村地区设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25483个,布放电子机具36075台,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截至6月末,支持城镇化贷款余额266.86亿元,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贷款余额67.99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33.45亿元,农户贷款余额24.15亿元,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余额15.09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1.88亿元。
记者: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发展农村金融已经成为共识,农行河南省分行如何利用科技金融,服务“三农”提质增效?
董玉华:农行河南省分行以打造客户体验一流的智慧银行、“三农”普惠领域最佳数字生态银行为目标,积极跟踪金融科技发展态势,全面开展“三农”业务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搭建“惠农e通”平台。顺应农业农村移动互联网发展新趋势,积极创新线上融资产品、支付工具和服务模式,构建“惠农e通”管理平台,推出“惠农e贷”“惠农e商”“惠农e付”三大产品。通过“惠农e商”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金融服务渠道体系,服务“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通过“惠农e付”建立更加便民的支付体系。依靠“惠农e贷”实现农户贷款向批量化、线上化、自动化作业转变,增强农户贷款的便利性和可得性。围绕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丰富“惠农e通”平台应用范围,强化“惠农e通”平台地方特色功能研发,健全快速响应机制,孵化更多更优更符合河南地区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场景、新模式。截至目前,“惠农e商”商户达到22.65万户,实现交易笔数2951万笔,交易金额223亿元;“惠农e付”,净增农户版APP4.6万户,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化升级累计达到22393户。“惠农e贷”,余额34.61亿元,较年初增长20.74亿元,惠及近4万农户。
推广数字化产品。建立数据分析师团队,利用金融科技对“三农”客户生产、经营、消费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加快微捷贷、纳税e贷、数据网贷等数字化产品推广。推出的“微捷贷”产品,以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的金融资产、房贷等数据为依据,综合内外部信息,为客户提供可循环使用、纯信用方式的小微企业网络融资产品,已累计投放微捷贷4063户,金额19.97亿元;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纳税e贷”产品,以企业涉税信息为主,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精准画像”,已签约客户2834户,有贷客户2658户,累计放款16.14亿元,贷款余额14.11亿元;针对产业链上下游小微客户集群推出“数据网贷”产品,通过对接核心企业ERP系统,为上下游集群客户提供的批量、自动、便捷用信的全流程线上化的信贷产品,已累计发放贷款1920笔、金额1.01亿元。
建设“三农”应用场景。顺应数字乡村建设要求,加强智慧县域平台建设。强化与县域政府的对接,创新“互联网+政务”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拓展教育、税务、医疗、交通等行业,打造样板标杆,组织示范推广。
推动县域网点服务转型。以智能化、轻型化、数字化、场景化为目标,加大新一代超级柜台、网点智能服务系统等新系统、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推进网点智能识别、智能体验、移动营销等新模式,延伸网点服务触点,因地制宜推进县域智慧网点转型。
截至6月末,农行河南省分行县域各项贷款余额为1466.01亿元,较年初净增117.25亿元,增速为8.69%,高于全行平均水平1.84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为1241.38亿元,较年初净增102.66亿元,增速9.02%,高于全行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存量、增量份额均居四大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