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创新扶贫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持续加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顶层设计,建立了“总行统筹、省行负责、市县行抓落实”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网络、资金和专业优势,创新推出“驻村第一书记合作”“平台合作”“产业引领”“能人带动”“信用村镇”等五大模式,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强化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服务支持,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积极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截至2019年3月末,邮储银行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含已脱贫人口贷款)1194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含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654亿元;自2015年以来,累计投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贷款超 223亿元,贷款余额140亿元;与各级扶贫办合作,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18亿元,贷款余额96亿元。
青海:打造藏区扶贫新模式
青海省地处我国内陆,集高寒、偏远、民族区域于一身。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地区,青海省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分布广泛、地区整体经济落后,产业形式单一,贫困人口从业技能欠缺、信用意识低、信贷风险大、金融扶贫工作见效慢。
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自营机构少、信贷人员有限,在青海这片地广人稀、客户分散、信用风险高的贫困土地上开展扶贫工作,服务半径大、入户调查难、金融工作成本高。
面对艰巨的精准扶贫工作任务,青海省分行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贯彻落实总行精准扶贫工作精神,创新打造出独具藏区特色的“双基联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模式,为金融扶贫实践贡献“青海样本”。
青海省委组织部、青海银保监局组织开展“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试点工作后,青海省分行作为扶贫主办行,积极作为,2018年选派懂藏语和汉语的党员扎西闹吾到基层党组织兼职,开展为期两年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
扎西闹吾从走村串户开始,对全村1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一走访,全面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以及民政、教育、医疗等12个行业的具体信息,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自我发展能力按档次进行分类;同时,还注重调查贫困户的劳动就业意愿、是否具有经营项目、资金需求状况、是否有不良嗜好、村里的声誉情况、欠贷欠息等软信息。
青海省分行在“双基联动”合作贷款的基础上,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在工作中坚持“五化”(工作内容表格化、工作流程标准化、风险防控专业化、合同签订制式化、书记考评综合化)原则,以“驻村第一书记”掌握的贫困户翔实资料作为贷前调查的主要依据,设计“一户一策”授信方案。同时,青海省分行健全制度机制,印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海省分行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办法》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海省分行扶贫小额信贷操作规程》,优化扶贫贷款业务流程、单式,将调查报告格式化,采用单人调查、集中作业、单人审查审批等方式,缩短审批流程,拓宽金融覆盖面,探索出了一个批量开发、整村推进的扶贫发展新模式,即“双基联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模式。
“双基联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模式在实现扶贫贷款全流程管理的同时,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放贷效率,缩短贫困户获贷周期,还最大限度规避了以扶贫名义骗贷的行为,有效控制了信贷风险发生。“双基联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新模式的推广,得到了当地政府以及监管部门的认可,提高了百姓对邮储银行的满意度。
安徽:平台赋能送去“金融活水”
春天采茶季,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呈现一片繁忙景象:茶农们弯腰掐尖,双手翻飞,新茶从田间地头落进腰间的茶篓,再送进茶叶加工厂。
在赵院村,叶丙发的金桃茶叶合作社,吸纳着方圆几十里的茶叶。从茶农手里收来的鲜叶,在他的加工厂里直接加工,装袋后远销出去。原生态的茶叶,加上价格公道,叶丙发的茶叶远近闻名,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金桃碧毫”,年销售茶叶一万斤,吸纳周边几百户茶农,其中有50多户贫困户。茶农把当天采好的鲜叶送来,老叶和他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不欠账,但也因此流动资金需求量很大,经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从2016年开始,老叶的苦恼迎刃而解。那年,经过当地政府推荐,老叶成为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扶贫劝耕贷”的客户,每年贷款50万元。每次,他的客户经理杨正干都主动登门拜访,拎包服务,老叶只需要提供有关资料,当天即可办理贷款申请。
与老叶情况相同的是坐落在金寨县现代产业园里的安徽俊达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当地特产小黄姜为原材料,生产的姜茶、功能饮品、暖身贴片等产品远销海内外,年产值1亿多元,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500多户贫困户致富。2018年,该公司缺少流动资金,急坏了负责人。这时,邮储银行金寨县支行雪中送炭,通过“扶贫劝耕贷”放贷200万元,帮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扶贫劝耕贷”主要支持对象是有扶贫带动作用的经营主体,该模式由政府负责审核经营主体是否具有扶贫带动作用,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负责提供担保,邮储银行负责审核放款,是“政银担”模式在扶贫领域的尝试,也是安徽独具特色的金融扶贫模式。此外,安徽省分行还结合安徽省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创新“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的“一自三合”扶贫小额贷款模式,推进扶贫小额贷款业务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分行发挥自身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参与全省定点扶贫工作,共帮扶贫困村62个,并与104位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建立了联系;创新体制机制,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开辟金融扶贫贷款绿色通道,获得了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考核最高等级评价、“安徽金融行业优秀扶贫单位”等荣誉。
四川:走出“立体﹢产业”扶贫之路
去年冬日的清晨,第一缕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凉山时,冕宁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布约拉比充满希望的新生活开始了。这一天,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的工作人员上门为布约拉比一家带来了扶贫小额贷款。他的生活也因此改变了模样。“家里的食用菌产业收入翻了几番!”用布约拉比的话说,他终于“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四川省大小凉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凉山州下辖17县(市)中11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同时,凉山州也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在凉山州,有许多像布约拉比这样的贫困家庭,得到了邮储银行四川省凉山州分行的贷款,这些沉甸甸的资金将这些贫困的家庭救于水火之中。而这一切,都要从四川省分行创新提出的“立体﹢产业”的扶贫思路说起,从“政、银、企、农”的扶贫模式说起。
2018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分行宏模镇精准扶贫贷款发放仪式在宏模镇政府举行,全镇25户贫困户得到了“政、银、企、农”扶贫模式下企业发放的第一笔联合经营收益。“一方面,我们在油橄榄基地务工,获得劳务报酬;另一方面还能领取土地流转金和获得联合经营收益。”25户贫困户的代表如是说。
“政、银、企、农”扶贫模式是凉山州分行在全州推广的一大扶贫模式。目前,凉山州分行已与冕宁县引进的万树食用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橄榄油公司、有机蔬菜公司等6家公司达成协议:政府出资设立风险担保资金,银行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基准利率发放贷款,并由当地财政进行贴息,贫困户和企业签订联合经营协议,以联合经营收益等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还款来源。
在四川省分行的积极推进下,冕宁县已经形成“政、银、企、农”模式的新型长效扶贫机制,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户都可以从中获益,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增收问题,实现了精准扶贫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以布约拉比一家为例,他家每年能获得流转给万树食用菌公司的土地流转租金1300元,在公司务工酬金2万元,还有联合经营收益1800元,仅在食用菌产业上就能获得23100元的收入。这笔收入彻底改变了他家的生活面貌。
“政、银、企、农”扶贫模式的成功,体现了四川省分行多年来推进金融扶贫的创新之举——“立体﹢产业”的扶贫思路。“立体”是指四川省分行联手四川省邮政分公司,从贷款业务、基础金融服务、电商平台、物流配送到“融智”支持等多角度、分层次、全方位给予支持,构建线上线下、小而全的综合扶贫模式。针对那些有一定自主经营能力、有良好脱贫意识的贫困户,通过“夜校培训﹢资金支持﹢电商﹢物流”的模式,解决他们不会花钱、不敢花钱以及生产的农作物销售难度大的问题。“产业”是针对那些经营能力较弱、又不符合政府兜底政策的贫困户,通过“政府﹢龙头企业﹢银行﹢贫困户”的模式,解决他们居住分散、效率较低、脱贫难度高的难题。如今,“立体﹢产业”的扶贫思路已成为四川省分行为贫困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抓手。这一模式满足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对金融的多元化需求,更体现了邮储银行“服务小微、服务‘三农’”的社会担当。
金融活水润心田。十年来,四川省分行从服务“小农户”向服务“大‘三农’”转变,做精做细做专做强“三农”金融业务,正成为四川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为贫困户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陕西:能人带动产融结合
“没有邮储银行,就没有‘辣上天’的今天。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要同全县人一道,让小辣椒红遍陕南,走向全国,成为大家伙脱贫致富的好抓手。”陕西省洛南县“辣上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会锋不无感慨地说。
2016年,创业者马会锋想推广辣椒种植遭遇资金短缺困难时,恰逢邮储银行洛南县支行到乡镇入村宣传信贷产品,马会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进行咨询。邮储银行商洛市分行的信贷员当天对马会锋的产业进行了解,3天后,商洛市分行为其发放了15万元小额贷款,帮助马会锋开启了自己的创业梦。当年,他推动辣椒种植500亩,产值达200万元,带动贫困户53户。
2018年,商洛市分行牵线搭桥,积极与洛南县政府对接联系,县委县政府将朝天椒产业作为全县扶贫重点产业,发展种植辣椒面积近2万亩。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马会锋的合作社也要扩建厂房,增加辣椒烘干和剁椒设备,需要资金900多万元。其中,合作社自筹500万元,资金缺口有400多万元。
商洛市分行与洛南县支行在开展金融扶贫产业发展调研工作中,了解到合作社的情况后,主动上门与之对接,并联系县政府将“辣上天”种植专业合作社纳入政府扶贫“产业贷”中,从根本上解决了其无担保、无抵押的问题,并向其发放专业合作社贷款420万元。
在信贷资金的及时支持下,合作社增加了6条剁椒生产线、1台生产量200吨的辣椒烘干设备,生产线的运转吸收了周边贫困人员进社务工,带动贫困户7800多户、近2万人,贫困户平均每户增收1万元。小辣椒由此也成了商洛市洛南县扶贫产业的重要抓手和重点产业。
商洛市分行在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上的不懈探索,是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精准扶贫实践工作的缩影。金融扶贫“贷”动产业致富,陕西省分行通过紧抓产业扶贫,锁定扶持对象,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优势,将信贷资金向有技术、有产业、有创业潜质的贫困户,能带动就业或吸纳贫困户就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经济组织等倾斜;围绕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区,推出“收购贷”“甜瓜贷”“香菇贷”“核桃贷”“药材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开展“邮储引活水、产业筑根基”产业客户名单大走访活动,聚焦产业扶贫,坚持产业扶贫“斩穷根”的根本举措,持续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
云南:建设“信用村”体系推动整村脱贫
禄丰县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县,境内有“世界恐龙谷”、黑井古镇、五台山等旅游景点。由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环境,禄丰县农业发展较为突出。而近年来,大部分农户虽然有了自己的产业,但仍然受到“融资难”“担保难”的困扰,产业不成规模,效益产出低。
在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楚雄州分行党委的带领下,禄丰县支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扎根农村市场,大力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拓宽农户的融资渠道,全面改善和提高小额信贷服务水平。在首个“信用村”——禄丰县金山镇南雄村村委会2017年7月挂牌并成功发放信用贷款后,禄丰县支行迅速总结经验,找到以养殖、花卉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开展宣传,整村推进,以村支书、村主任为核心,抓住“村两委”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的机遇,结合“信用村”业务灵活便捷、无抵押无担保的特点,做到户户能申请,做出了产业助农特色。通过近两年时间,禄丰县支行“信用村”业务在全县深入推广,让邮储银行在禄丰当地形成了口碑。
禄丰县支行“信用村”良好的建设,是云南省分行在地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地方金融扶贫工作方面的一个代表。自2014年在全行率先开办小额扶贫贷款业务以来,云南省分行党委始终坚决贯彻落实总行金融助力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紧盯贫困对象和脱贫任务,把精准扶贫贷款投放作为分行党委重要工作来抓。省分行领导带头持续走访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及重点驻滇央企、省属国企,做好源头对接工作;以县域为单位,层层对接,确定了多个国家贫困地区扶贫项目以及每年“惠农易贷”的承贷计划;针对各地有脱贫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高原特色产业的融资需求,通过多种模式提供资金支持;不断加强与全省多家涉农大中型企业客户的联系,从省、州(市)逐级了解客户需求,推进双方在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方面的合作。
云南省分行积极联合各级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等力量共同推进贫困地区信用环境建设,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建立“贫困信用户”“贫困信用村”信息库,在全省积极推进“信用村”建设,对“信用户”“信用村”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利率优惠”政策,得到了各级政府、村委及村民的一致好评。
云南省分行始终坚持服务要到位,在全省建成108个小额信贷团队,将金融服务和精准扶贫延伸到县域乃至乡镇;同时,为解决贫困户居住分散、距离远、差异情况突出等问题,在各级分、支行组建服务团队,在部分业务量大、时间要求紧的区域,实施跨区县流动作业和整村连片批量投放扶贫小额信贷。下一步,该分行将继续努力,勇当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推动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助推地方农业产业经济加速发展。(本文由三农金融部供稿)
青海:打造藏区扶贫新模式